虚无主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虚无的理想主义者 葵因 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虚无主义(英语:Nihilism,源自拉丁语nihil),指的是一系列哲学观点的集合,它拒绝承认某个人事物的存在意义,并且认为想证明它有意义的举动全是徒劳的[1][2],例如人类对客观、真理、知识、道德、价值观等概念的看法[3][4]。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1年3月13日)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上帝死了或根本不曾存在是典型的虚无主义担忧。

虚无主义分为很多个流派,每派的立场均不相同。虚无主义的支持者认为,正是因为虚无的本质,所以人们才没法对虚无主义统一意见,这恰恰证明人类的所有价值观都是毫无根据的,想理解所有的知识也是不可能的,某些生命的存在与否对我们的现实根本毫无影响[5][6]。支持虚无主义的学者可能认为它只是一个贴在各种不同哲学上的标签[7],或是一个由唯名论、怀疑主义和哲学悲观主义产生的独特历史概念,也可能来自基督教本身[8]。

现代欧美社会对虚无主义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尼采的“虚无主义危机、上帝已死”说法,但尼采的思想只是虚无主义中的一个派别,他最终倡导的也不是虚无,而是“更高价值的破坏”和“对生命的反对”[9][5]。然而,早期的虚无主义可能更有选择性地否定社会、道德、政治和美学,不会全盘否定,只是挑选其中的某些领域来否定,即“反霸权思维”[10]。“虚无主义”这个术语有时又与“失范”的概念一起结合使用,以便解释“对人类和社会制度的绝望情绪”。虚无主义也被描述为在某些历史时期显著或构成某些历史时期。例如[11],让·鲍德里亚[12][13]和其他人将后现代性描述为虚无主义的时代[14]或思维方式。[15]。

同样,一些神学家和宗教人士表示,后现代性[16]和现代性的许多方面[17]透过否定宗教原则来代表虚无主义。然而,虚无主义被广泛归因于宗教和非宗教观点。[8]在普遍使用中,该术语通常是指存在虚无主义的形式,根据这种形式,生命没有内在价值、意义或目的。[18] 虚无主义中的其他突出立场包括拒绝所有规范和伦理观点(道德虚无主义),拒绝所有社会和政治制度(政治虚无主义,英语:Political nihilism),认为没有知识可以或确实存在的立场(认识论虚无主义,英语:Epistemological nihilism),以及许多形而上学立场断言非抽象对象不存在(形而上学虚无主义,英语:Metaphysical nihilism),复合对像不存在(分体虚无主义,英语:Mereological nihilism),甚至生命本身不存在。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